數據:2007年機械工業呈現產銷兩旺趨勢
  2007年,機械工業呈現瞭產銷兩旺的喜人態勢: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近32%,連續第5年以超過20%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重要機械產品產量再創新高,全年生產發電設備超過1.2億千瓦,汽車888萬輛,數控機床約12萬臺;前11個月全行業實現利潤3886.66億元,比上年增長47.79%;重大裝備的研制實現瞭許多新突破,節能減排裝備開發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外貿出口增長40.74%,比進口增速高出20.67個百分點;機械裝備自給率超過80%,對推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瞭應有貢獻。
  生產持續快速發展
  2007年1~12月,機械工業的工業總產值預計可首次突破7萬億元。在中機聯統計的95種主要產品中,同比增長的有79種,增速為兩位數的有74種,占77.89%。
  發電設備:在2006年達到1.1億千瓦的創紀錄水準、超過世界其他各國產量之和的基礎上,2007年產量再創新高,預計可超過1.2億千瓦。
  汽車:2007年我國汽車產量首次超過800萬輛,累計生產888萬輛,同比增長22.02%,超過年初預計的800萬輛水準。2000~2007年,我國汽車產量從200萬輛躍升至888萬輛,連續7年平均增速超20%,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見的。
  數控機床:從去年3月份開始,月產量都在1萬臺以上,預計全年產量在12萬臺以上,比2006年8.58萬臺的年產量凈增3.5萬臺。
  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2007年1~11月,規模以上機械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886.66億元,同比增長47.79%,比同期工業總產值的增幅高出近16個百分點;稅金總額2102.62億元,同比增長27.59%,同比增加481.90億元,實現利潤和稅金均創歷史新高。同期,機械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7.24%,比上年同期提高25.59個百分點。
  產銷銜接良好
  2007年1~11月,機械工業產品銷售率高達97.32%,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19%,同比提高0.67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4.26萬元/人年,同比提高2.93萬元/人年,提高25.8%;工業增加值率26.86%,提高0.69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59.52%,同比降低0.27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09次,同比加快0.77次。
對外貿易持續增長
  按海關統計,2007年前11個月機械工業進出口總額32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30.3%;出口1748.14億美元,增長40.74%;進口1522.96億美元,增長20.07%;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的比重分別為16.60%、15.84%和17.61%,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前11個月實現貿易順差225億美元,為同期全國外貿順差2388.48億美元的9.43%。而以前機械工業一直是全國外貿的最大逆差行業之一。順差的大幅增加,顯示瞭機械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從2006年起機械工業已由凈進口變為凈出口。
  運行特征:裝備自給率超過80%關鍵裝備技術進步加快
  近年來,我國機械裝備自給率穩步提高,目前情況已達81.46%,且關鍵裝備技術進步步伐加快。
  在重大技術裝備中,60萬千瓦機組比重超過30萬千瓦機組;100萬千瓦機組已開始批量生產;亞臨界向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更新;空冷機組和風電設備發展迅速;50萬伏交直流輸變電設備國產化勢頭喜人;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攻關進展良好;冶金裝備和石油化工裝備國產化均取得可喜進展。
  在基礎裝備方面,數控機床生產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07年1~10月累計生產數控金切機床97449臺,同比增長34.91%,全年產量有望接近12萬臺;加工船用曲軸的大型數控車銑床、大型船用螺旋槳加工設備等一批關鍵裝備取得突破。消費更新所需產品大發展,適銷品種大量增加,而價格不斷下降。
  對節能減排貢獻不斷加大
  一方面,高效節能低排放的先進裝備得到加快發展,2007年上半年,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產量已占火電機組總產量的79%,其中60萬千瓦和100萬千瓦機組的發展速度尤為突出,表明以高效節能為取向的產品結構更新優化取得可喜進展;同時,低溫餘熱利用裝置新產品迭出,環保設備及測試儀器生產增長。另一方面,機械制造企業自身節能減排取得顯著進展,近幾年機械工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年均降低21%,萬元產值鋼材消耗年均降低8%。
  國際貿易變化趨勢向好
  首先,進出口貿易由逆差轉為順差,2007年1~9月,機械行業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68億美元。其次,出口產品由一般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更新,特別是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尤為顯然。第3,一般貿易增長快於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占比已經大於加工貿易。第4,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高於行業平均值,前9個月民營企業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469億美元,同比增長42.87%,大大高於29.30%的行業增速。
  行業結構調整加快
  機械行業結構調整加快集中表現在:產品更新速度加快,2007年1~10月,機械工業企業累計用於產品和技術研發的費用普遍有所提高,全行業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速度達到37%,顯然快於同期31.91%的工業總產值增速;產業集聚加速發展,在各級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以專業化和規模生產為特色的產業集聚開始在許多地區發芽、開花、結果,逐漸形成特色產業和競爭優勢;一大批行業排頭兵企業發展勢頭很好,開始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行業格局發生變化,電工、汽車行業發展迅猛,在全行業總量中的比重已過半,工程機械、基礎機械及零部件總量雖不占主導地位,但發展速度引人註目,然而農機及食品包裝機械發展速度相對滯後。
企業開始擺脫惡性競爭模式
  隨著機械制造企業的建設和改造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建成或規劃建設中的產能都在翻番增長,全行業的產能擴張極為猛烈。雖然產品結構趨同化仍是目前情況機械工業發展中的主要矛盾,但一些有遠見的地區和企業已經開始致力於發展差異化、個性化的產品,以擺脫低價惡性競爭的模式,爭取更為有利的發展空間,努力占據發展的主動地位。
  同時,機械制造企業的現場管理和工藝裝備水準迅速更新,廠房更幹凈、管理更嚴格、設備更先進、工藝更加現代化。非常多地方將企業遷入開發區、工業園區與企業重組、改造更新相結合,使全行業的生產條件發生深刻變化。
  問題:機械工業粗放型增長模式亟待改變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於珍說:“面對當前高速發展的大好形勢,機械工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客觀估價所取得的成績,要看到當前我國機械工業仍未從根本上改變粗放的發展模式,支撐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仍很脆弱。”
  “目前情況行業發展過度依賴實物產品產量的高速增長;支撐高端產品發展的技術來源過度依賴國外,自主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能力不強,不足以承擔起支撐全行業技術更新的重任。”於珍指出,由於對銅、鋁、優質鋼材等原材料及能源的需求強度增長過快,導致資源能源供應的瓶頸約束不斷強化。同時,大型鑄鍛件、超高壓交直流絕緣套管及絕緣成型件、直流場設備、風電設備關鍵配套軸承、工程機械配套的高檔發動機及液壓件、高檔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變頻裝置及其電力電子元件、高檔控制系統及測試儀器、高檔電氣元件及軸承等關鍵零部件也制約著高檔裝備國產化的發展。
  “由於產能擴張過猛,當前供過於求的矛盾正在積累。而伴隨著國際貿易平衡壓力的加大,貿易摩擦有加劇之勢。”於珍特別指出,雖然我國機械工業近幾年發展較快,但行業持續發展的抗風險能力還十分薄弱,因此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的任務仍然緊迫而又艱巨。
  趨勢:市場需求旺盛行業發展速度將放緩
  中機聯預測認為,2008年我國機械工業的國內外需求總量仍可望繼續保持增長。預計全年機械工業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但增速將比2007年有所放緩。主要經濟指標中:工業總產值約增長25%,利潤總額約增長20%,進出口總額同比約增長20%左右;國際貿易順差將繼續擴大。
  同時,重要產品產量也將再創佳績,汽車產量將沖擊1000萬輛大關,發電設備預計可維持在1億千瓦左右的高位,數控機床產量將達14萬~15萬臺,其他各類主要產品也都有望繼續穩定增長。
  在分行業的運行方面,預計2008年工程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可達2520億元,利潤達216億元,出口110億元,進口60億元;農機行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增長在20%左右,主要產品產量進一步增加,但小麥聯合收割機將進一步減少,水稻聯合收割機增加20%以上,玉米聯合收割機增加20%以上;電工行業受益於宏觀調控影響,從訂貨量看,發電設備產量仍可達1億千瓦,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產銷規模總量會以20%的速度增長,總產值(現價)有望實現2.35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4%,主營業務收入約2.3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5%,利潤總額約1300億元,同比增長約24%,進出口總額約11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4%;軸承行業預計實現銷售額約900億元,軸承產量約92億套;石化設備行業增速預計會保持40%以上。
  市場需求繼續保持旺盛
  於珍認為,機械行業發展正處於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期,2008年將面臨五大發展機遇:一是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時期,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支撐,對裝備需求的總量,仍將維持相當長的旺盛期,這必然會帶動機械工業的發展;二是我國目前情況日益加快的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為機械工業的發展開拓瞭新的發展領域和服務空間;三是盡管國際上對我出口限制日益增多,但我國機械工業的比較優勢正逐步顯現,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轉移將進一步為行業發展提供巨大動力;四是黨和國傢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效應日益顯現,必將不斷引導和帶動機械工業加快發展步伐;五是不斷加快的產業更新,促進機械工業發展的活力不斷增強,行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將得到不斷提升。
  建議:提升裝備制造服務能力加強行業規劃
  於珍認為,要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機械行業應從五個方面著手加強行業規劃。
  首先,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更新。
  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要以加快從有形產品和資產的“硬”實力為主,向更為重視提高無形產品和資產,即產品研發和工藝技術,尤其是差異化產品、專用設備、生產線的開發技術、獨特的工藝技術,以及現代制造服務業等“軟”實力的方向調整,引導企業加大在技術創新、產品和工藝研發、市場開拓及服務、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的投入。
通過改革、重組、聯合、兼並等多種途徑,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備作用。以資本為紐帶,努力培育出一批擁有著名品牌和自主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能與工業發達國傢先進企業抗衡的大而強的企業集團。積極促進大企業集團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建立科學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大力推進資產重組和地區性產業集聚,推進機械工業資訊化工程,努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其次,加快機械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大節能降耗減排工作力度。
  組織實施機械工業技術創新引導工程,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開展機械工業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和機械工業重點工程試驗室試點工作;加強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服務機構的建設;加強機械工業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努力推進《國傢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中機械工業關鍵技術開發項目的實施;組織實施科技部委托的“十一五”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優化科技資源配備,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搞好科技成果推廣工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於珍指出,機械工業要根據自己的產業特點,一方面抓緊生產過程中的節能降耗,另一方面把發展節能降耗型產品,研發低能耗、少污染的機械裝備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重要舉措,加快發展高效清潔發電機組和可再生能源、混合動力和新能源汽車、低污染排放的內燃機、環境保護裝置,以及其他節約能源、降低物耗和清潔生產所需的先進機械裝備,不斷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第3,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進一步加強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
  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準,把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作為機械工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調整更新、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的一項重要任務,緊密結合機械工業的生產力發展水準和實際需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資訊服務、數據處理、科技服務、技術研發、商務服務、售後服務、環保服務、創意設計、專業咨詢、工程總包、服務外包等現代制造服務業;引導企業自覺加大這方面的資金、人力和技術研發投入,加強相應的市場開拓。
  堅持把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作為振興機械工業的切入點,深入領會、認真實施國傢促進自主創新的技術裝備政策,充分發揮國傢重大專項的帶動作用,以國傢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為依托,采取合作開發、聯合制造和自主研發等多種方式,在核電、高效清潔發電和輸變電、大型石油化工、先進適用運輸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控制、集成電路設備和先進動力裝置等領域實現重點突破,提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制造能力,帶動全行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
  第4,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機械工業開放型經濟水準。
  引導企業及時調整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培育研發能力,扶持自主品牌,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促進加工貿易轉型更新,推動加工貿易產業鏈向上遊研發設計、中遊集約發展、下遊營銷服務延伸,逐步從代加工向代設計和自創品牌發展;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相關組織和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努力維護產業安全;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更新、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5,繼續加強機械工業支持“三農”工作。
  加大先進適用農機技術和機具的科研開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加快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裝備水準;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大力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資源高效利用、農村能源、農用環保、農村交通運輸機械、品質安全檢測和農村環境監測、農作物秸稈工業化利用等相關技術和設備的研制開發;引導企業加強銷售門店、維修網點、場庫棚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機的維修、配套、養護等服務能力。

發佈留言

後才能評論